瓜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食物,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。在瓜的群落里,茭瓜可能是长得最不像瓜的一种,或者说,茭瓜虽然以瓜名,但它本身并不是瓜。它一节一节的,白的晶莹,有时节状处如翡翠般白里泛着绿晕,煞是可爱。样子感觉更接近于藕,只是没有藕的空洞和它“藕断丝连”的情丝罢了。
茭瓜,又名茭白、茭粑、茭儿菜、篙芭、茭笋、菰笋、茭芦、茭耳菜、绿节等,是花茎经黑穗菌侵入后,刺激其细胞增生而形成的肥大的嫩茎,是云南人喜欢的至味美食。云南人喜欢将它切成薄片来炒青辣椒,或者用它来烩炒肉片,吃法非常简单、朴素。
对茭瓜情有独钟,甚至可以称得上是茭瓜“知音”的,当数清代著名诗人、大观楼长联作者孙髯翁老先生。他曾经写过两首《咏茭瓜》的古诗:“滋味吾心薄,清秋得此嘉。淡中无系累,归去是生涯。”“淡薄平生志,茭瓜较肉嘉。丝排江上阵,香老水之涯。”道出的就是对茭瓜的喜爱之情。至于孙老先生为什么要说“茭瓜较肉嘉”,却真的让我有点不太明白,因为打我记事起,家乡人就特别喜欢吃肉炒茭瓜。两者结合,相得益彰:既能使肉变得更嫩滑,又让茭瓜变得更甜淳。因此,茭瓜的吃法虽然有些简单和朴素,但总让我们这些吃货,即便是步入中年以后,依然对它心生无限挂念。
或许,可以作如是观,老先生一介布衣诗人,晚年栖息昆明圆通寺咒蛟台,以帮人算卦为生,生活简朴而平淡,肉食不便,故他提到“滋味吾心薄”“淡中无系累,归去是生涯”。茭瓜的那种简单、朴素,其实正是孙老先生淡泊明志的品德和人生情怀的真实写照。而髯翁之诗,也正合中国古代诗歌“诗言志”的节拍和趣味,且瓜与人,两者都曾“香老水之涯”。